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

Jasmine: 廚房哲學

http://www.cchc.org/%E8%99%9F%E8%A7%92%E6%9C%88%E5%A0%B1/%E7%BE%8E%E5%9C%8B%E7%89%88/%E5%BE%B7%E5%B7%9E%E5%9C%92%E5%9C%B0/1103/%E5%BB%9A%E6%88%BF%E5%93%B2%E5%AD%B8/

廚房哲學

廚房哲學
楊牧谷牧師的著作甚多,範圍包羅萬象,從硬梆梆的神學到軟性的生活小品他都涉獵。《廚房哲學》是他的代表作。楊牧師指出「哲學」非難明的高深道理,而是「愛智慧」。我喜歡這書並非因為我對食物或食物工場有興趣,而是剛剛相反──我最怕入廚,煮公仔麵、炒蛋或微波爐食品不算外,真正煮飯炒菜應不超過十次,皆因家有賢妻,煲湯、蒸魚、炒菜、焗蛋糕,無一不曉,如此幸福,叫我入廚豈非多餘?!

楊牧師分享他從「泡廚房」所累積的人生經驗,充滿平淡溫馨的分享,從而帶出簡僕生活之法、家庭生活之道及廚藝心得。作者開宗明義指出廚房是他在書房以外消磨最多時間的地方,所以談入廚的甘甜苦酸肯定是多姿多彩,讀這書會令你明白原來男人也可以在廚房達到「自己與他人皆大樂」的境界。

這書分為三大部分。第一部分「睿智篇」是作者的「廚房學習史」,故事都是在作者的廚房發生的。他曾經因口渴走入廚房找水飲,卻發現小壺全無點滴,所以立志要以「燒開水為己任」,這可能是他入廚的第一課。到七八歲便開始要負責家務,使他一生受用,也感謝一生。「至大至聖的道理,隱藏在最平常的生活裏。」

有一篇你不可不看的,是「創造回憶」。作者是牧師,所以很多時候要主持或被邀參加教會在假期舉辦的特別聚會,因而不容易與孩子一起歡慶佳節。因此他決心在農曆新年時儘量不外出,留在家中,要和孩子慶祝新年,讓他們留下一片美好的回憶。作者做了兩件事──「預借一頓豐富的團年飯和把家居佈置得喜氣洋洋」;刻意令「花香滿屋」,使家人沐浴在一片「幸福祥和的氛圍中」。他得到的結論是「回憶與金錢真是沒有必然的關係,具決定性的因素只是愛。」

另有「簡樸篇」和「基石篇」,都有精彩的地方。作父親的可能不會因此而成為「大廚」,但「廚房」應不再是「男人勿近,女人專用」的地方吧!家庭之樂,由廚房始,同意嗎?

張憲猷